今年以来,恩施市人民法院屯堡法庭坚持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不断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方面进行深耕,为多元解纷机制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请进来” ——将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律所等擅长调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专家“请进来”。

“太感谢你们了,大清早就从那么远的地方上来给我们搞调解,我和老向因为路的事情扯了几年皮,搞得大家都不方便。今天这个事情解决好了,这一湾子的人进出都方便了哦!”杜某在签调解协议时喜笑颜开地说到。
这起因道路通行引发的相邻纠纷,双方当事人积怨已久,矛盾尖锐,承办法官充分了解情况后认为,单纯的一判了之,不足以让这起长达七年的纠纷案结事了。2021年5月,屯堡法庭邀请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双方的代理律师,到矛盾纠纷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用“背对背”的方式分头进行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释法,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农村绝大多数的相邻纠纷,引发矛盾的事实本身并不复杂,让纠纷不断升级的往往都是当事人的“气不顺”和“意难平”,比起单纯的一判了之,多方调解的结果更能做到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就是他们两个修路,我本来长的那么好的茶园被冲毁的不剩几根了。去年就冲过一次,当时我看事情也不大,就没管,没想到今年又被冲了。”
2021年7月,屯堡法庭受理一起因农田被水冲毁,要求恢复原状的纠纷。考虑到原、被告双方系同村村民,且直接开庭判决不利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法庭当即与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并邀请屯堡乡综治中心、代理律师一同前往现场进行调解。为促成原、被告达成协议,彻底化解矛盾,法庭、屯堡乡综治中心、村委会以及律师两次前往现场调解,同时邀请原、被告双方家人现场“做思想工作”。村委会书记和综治中心主任充分发挥十几年基层调解经验,“直击病灶,对症下药”,律师从中不断进行调和,经过反复沟通和协调,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人民法庭往往人员较少,“二人庭” “三人庭”比较普遍,加之矛盾纠纷日渐多元化复杂化,给有限的审判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屯堡法庭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时,主动协调综治中心、司法局、村委会、律所进行联合调解,第一时间将调解能手“请进来”,集各方所长,为矛盾纠纷化解寻求“最优解”。
“走出去”—— 法官审理案件不再是简单的“坐堂办案”,而是提前介入,将纠纷化解的“阵地”前移。
屯堡法庭坚持主动“走出法庭”,将法院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叠加治理功能,加强与屯堡乡政府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协调联动,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强化诉源治理。
“张庭长,今天下午没得开庭安排的话,麻烦你跟我们一起到罗针田去搞个赡养的调解,调好了,也免得老年人因为这个事情到法院打官司。”

2021年10月,屯堡乡综治中心张主任找到法庭,邀请法庭法官一同前往罗针田调解一起还未进入诉讼程序的赡养案件。老年人有六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已经去世了,另外五个现在因赡养的事情一直在相互推诿。调解过程中,因老人子女较多且居住分散,意见较难统一。
“我来说几句哈,俗话都说养儿防老,先不论老年人养育你们的过程中吃了多少苦,你们五兄弟姊妹仔细想下,就说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们也有子女啊,你们就是这么为子女做榜样的?赡养的案子我一年办的也不少,情况更复杂的也见过,我可以给你们提个建议……”。经过四个小时的耐心劝解,五名子女针对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了协议。
人民法庭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正因如此,法官审理案件不能简单的“坐堂办案”,无论是涉及农村土地纠纷类的案件,还是“清官难断”的家事纠纷案件,法官只有从办公室“走出去”,把身子下沉到最基层,通过实地勘察、走访、倾听群众心声,才能真正促成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