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闸机警报骤然响起,民警迅速上前将张某控制。这位拖欠恩施某企业70余万元材料款、逃匿两年的失信被执行人,在法院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布控下,48小时内被精准拦截。
当第一笔执行款快速到账时,企业负责人难掩激动:“僵持两年多的欠款,靠执行联动机制终于有了结果!”这起案例,正是恩施市人民法院深化省级执行联动改革,以法治力量护航营商环境的鲜活写照。

恩施市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案件研判现场。
跨域联动织密"天网", 执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张某的落网,彰显了执行联动机制在速度与效能上的突破性提升。当张某企图隐匿行踪外逃时,法院发出《协助临控函》,快速激活全市交通枢纽智能感知网络,公安机关两小时内锁定其轨迹并抓捕。这种“法院研判—公安布控—属地抓捕”的闭环链条,将查人周期从平均7天压缩至48小时,改变了“法官跑腿、失信被执行人逍遥”的被动局面。
财产查控领域,恩施市人民法院实现多部门线上联动。走进执行指挥中心,法官轻点屏幕即可发起多项联动指令,实时掌握车辆信息、锁定企业股权变更、在线查封房产土地,还能共享婚姻登记信息辅助执行。
目前,恩施市人民法院已与公安、市场监管、自规、民政等5个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强化协同;同时,将查人找物事项委托至乡镇、村(居),借助基层力量,织密执行网络,让跨层级数据共享,“推动深化执行联动改革”走深走实。
数字赋能打通“梗阻”, 司法资源释放最大效能
“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是执行联动改革的鲜明特色。恩施市人民法院设立“网络查控室”,与联动部门开通5条查、冻、解“专线”,协执请求最快5分钟即可反馈结果;启用“终本终结管理平台”,横向联通公安、银保监、税务等数据端口,纵向贯通全国查询系统,“一勾多选”便能批量监控案件动态,精准捕捉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为便利当事人,恩施市人民法院自主研发“诉讼一码通”小程序,将公安、公积金、不动产等部门协作功能嵌入模块,当事人在线即可完成财产查询、身份核对等事项,“窗口办”变“码上办”的数字化服务,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维权成本。
恩施市人民法院每年受理执行案件超万件,90%以上外出协执通过线上完成,协执请求发出后,最快5分钟反馈结果。运行以来,通过线上执行联动办理涉车管所业务1100余案次、市场监管业务250余笔、房产信息查询2500余案次、民政查询业务200余案次。同时,为全国30个省市600余家法院办理委托执行事项3000余件,线上协执“高速路”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改革向深而行, 让公平正义直抵“最后一公里”
2024年,恩施市人民法院“一体协办”线上协执经验做法被省高院通报表扬,并在首届全省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微创新”案例评选中获评优秀案例。今年,该院“深化执行联动”成功申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
积极走访助力企业防范风险。
从财产查控的分钟级响应,到联合惩戒的链式触发;从卫星遥感监控国土资产,到精准追踪虚拟货币。恩施市人民法院正以优化营商环境省级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深化执行联动”为引领,持续破解“执行难”,不断提升司法威慑力与胜诉权益实现率。
当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全速抵达,用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构建企业安心经营、市场有序运转的良好生态,这不仅是部门协同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更是为市场主体筑牢“守信受益、失信必惩”信用基石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