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人民的正义

时间: 2017-05-10 09:16 点击量: 12577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火爆整个朋友圈,它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让正义震撼了人心。前几日收到朋友的微信说“你当时怎么没考检察院啊,他们出动任务的时候太帅气了”。

其实在我入职还没到一个星期,我就认真问过自己“你一个极其讨厌争吵的人,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争执最多的法院工作”。从公务员考试成绩来说,可能是缘分,就性格来讲,我害怕吵闹,却不惧定纷止争。

公务员面试培训营造的体制内的工作氛围是严肃的,是不苟言笑的。当我第一天去恩施市法院报道的时候,装有这种固化工作画面的玻璃瓶就摔的粉碎,玻璃掉落地上的声音清脆、悦耳。我在三楼楼梯口碰到一个姐姐问政治处怎么走,她带我走过去说“你是新来的啊,欢迎你。”一句“欢迎你”是那个夏天的一口冰露,让人舒心,让我感受到自己将在这个大团体中开心的成长为另一个春天。

今年年初,我正式成为白杨法庭的一名干警。到白杨的第一天艳阳高照,消散掉交通不便、环境陌生等所有的阴霾。法庭的审判工作直接面向农村,受理的案件大多是民事纠纷,离婚、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损赔、健康权纠纷占了90%以上的比例。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是这类案件的共同特点。这些案子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白杨法庭的宣传墙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几个大字时时提醒着自己为民无小事。

我们的庭长在这里干了6年,所有的事他几乎都是亲力亲为。邮寄快递单要写的清楚明白、裁判文书不允许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告诉我们任何一件普通的案件在法律面前并没有二样。为了公正办案,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胡同巷里调查取证,在追求法律真实的同时尽量还原客观事实。除主动依据职权调查取证,还要加强判后的解释、说明工作,让当事人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判,有些诉讼请求为什么会得到支持,而有些诉讼请求则得不到支持,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努力让双方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也明白。当事人明白之后才会更有可能去理解支持对法律文书的执行,或者会主动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更有可能节约诉讼成本,尽早化解矛盾。

所有的基层法庭法官们在办案过程中,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民众的法律信仰,在法律思想与乡规民约、法律术语与乡土语言之间寻求默契,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体现法治精神、承载乡土人情。

我在法庭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第一次跟着同事出去办执行案件,用大开眼界应不为过。当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性急的原告有时不理解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执行款为什么没有马上到位。我们来到被告的住所,被告不在家,只有一栋房子立在我们面前。原告情绪激动,语调高亢:“被告不在家,你们把他房子卖了啊”,同事用了两小时和原告解释讲道理,告知原告执行风险、执行程序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平息了原告的愤怒,最后心平气和的离开。回去的路上,同事问我:“我话是不是特别多?”,我说:“话是有点多,但每一句都很有意义”,他笑了:“其实我以前也不懂和当事人怎么沟通,工作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学会了很多”。那一刻,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我会学到什么了,我会成为像同事一样优秀的人吗,而这一切,时间会给我答案。

前段时间的“刺死辱母者”事件让社会哗然,法院每一例案件的审理,不仅是纠纷的解决,还肩负着情理的评判。每个人都希望有公平公正的待遇,法院可以做到。法院让我还相信社会的底线,也让我始终相信法律是保护公民的最有力的武器。

人民的正义,法院为之维护,司法人员也将一辈子守护。